天祐二年十一月吴王杨行密因病而逝中国股指配资开户,虽然杨行密走得有些匆忙,但他心心念念的长子杨渥由大唐宣谕使李俨承制授为淮南节度使,东道诸道行营都统,兼侍中农郡王。 杨行密虽未能亲眼所见,但一切都按照他的遗愿行事,也算是心愿已了。 今后,淮南的路就由杨渥你自己去闯荡了,作为父亲,杨行密已经尽了心力。 刚刚二十岁的杨渥,便坐上了杨行密拼搏半生得来的位置,既得意,又忐忑,却不能阻止他要大展拳脚的雄心。 但是二十岁的小伙子怎么能够与年近半百的前吴王眼光一致? 因此为了方便行事,杨渥所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要把宣州,也就是自己曾经任职地方的旧物统统搬到广陵。 只有找到在宣州的感觉,才能更好地行使这淮南节度使的军政权利。 展开剩余87%但是有一个人却提出了反对, 这个人是王茂章。 王茂掌与杨渥进行了无缝衔接,杨渥回广陵继位,王茂章则接手宣州。 王茂章看着一件件物品被兵士装车拉走,王茂章是心如刀绞,宛如割肉。 王茂章心中认为,既然我接手宣州,宣州的东西自然也由我管,怎能我刚到任上,这些东西我还没捂热,就统统被带走。 所以王茂章坐不住了,他阻止了士兵,不许他们带走宣州的任何一件物品。 这事传到了杨渥的耳朵里。 在杨渥的心中,别说宣州,整个淮南都是我的,我从宣州搬点东西怎么了,王茂章不同意,王茂章算个毛。 为了杀鸡儆猴,告诉大家,淮南境内所有东西我都可以任意支配。 杨渥直接派出了大将李简,让李简带兵围攻宣州。 李简本是杨行密贴身部队黑云都中的一员,当年杨行密火拼孙儒,被孙儒军队重重围困,是李简带了百名勇士,救杨行密于危难之中,李简因而后来被升任为常州刺史。 李简与王茂章同为淮南旧将,此时虽然接了新王将令,心中仍念旧情,来到宣州城下,并未急于攻城。 王茂章没料到这新一任的淮南节度使居然翻脸不认人,只是为了一些旧物,就兵戎相见。 自己假如出兵对敌,就会背上叛乱之名,审时度势之下,王茂章决定弃城,投奔吴越王钱镠。 这个被朱全忠评价为,“得此人为将,天下不足平也”的王茂章,终究离开了这个为之奋战多年的淮南。 而在不久的将来,朱全忠如愿以偿的得到了王茂章。 杨渥不在乎失去一个王茂章,在他心中,拿回宣州那批旧物,远比失去一名淮南名将重要。 这是他给淮南所有老前辈上的一课。 王茂章远遁,却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,这人就是号称儒雅如新的陶雅。 陶雅此时正在睦洲,睦洲本属两浙,也就是吴越境内,原由睦州刺史陈询坐镇。 睦州刺史本是陈询的兄长陈晟,他们兄弟二人曾经说好兄终弟及,结果陈晟身故,却由他儿子邵权继任。 陈询一怒之下赶走了邵权,自己霸占了睦州刺史之职。 但是这个官位未经过吴越王钱镠的认同,因此心中总是有些不安,怕钱镠出兵寻他麻烦。 为了寻求保障,在吴越出现徐许之乱时,陈询私下里联络了田覠。 就这样时间一长,陈询便不再听钱镠之命行事。 天祐二年,钱镠派出两浙兵围困睦洲,陈询知道单凭自己无论如何也守不住睦洲,于是投靠了淮南。 其时杨行密未死,于是派出西南招讨使陶雅出兵相救。 本是与吴越多日不见征战的边境,战火渐渐死灰复燃。 不过再次引燃两浙与淮南边界之战的,陈询并不是第一个。 在他之前,率先由吴越投奔淮南的是陈璋。 陈璋本是孙儒旧部,当年孙儒战死,陈璋便投奔了吴越王钱镠。 钱镠征讨董昌的战争中,陈璋连获战功,被任命为衢州制置使。 但是好景不长,由于徐许之乱,让钱镠对曾经与徐许同是孙儒麾下的陈璋生出疑心,密令衢州的罗城指挥使叶让除掉陈璋。 谁知陈璋命不该绝,事先得知了消息,反杀了叶让。 陈璋知道自己为钱镠所不容,索性自称衢婺二州刺史,改投淮南。 由此,本已平息的淮南与两浙之间的边境之战,又再次开启。 两浙屡次出兵想夺回衢婺二州,以及陈询的睦洲,结果都被陶雅击败,陶雅便占据了睦洲。 陶雅与王茂章同为杨行密庐州起兵三十六英雄之一,因此听说王茂章被迫出走,生怕王茂章心血来潮,突然断了自己的归路,于是果断放弃了睦洲退回歙州。 吴越王钱镠进驻睦洲,更是以睦洲为驻地,顺势夺回了婺州。 原本自吴越手中得到的三州,只因杨渥逼走王茂章,却又重新回到了两浙手中。 淮南与吴越在边境上交锋的失利,并未影响到杨渥的心情。因为接下来江西的战场会有一场胜利,让杨渥一颗年轻的心脏为之振奋。 天祐三年,镇南节度使颍川郡王钟传身故,他的儿子钟匡时自立为节度观察留后。 这事,却引起了另一个人的不满。 这个人是钟匡范。 钟匡范又叫钟延规,是钟传次子。不过有说他本是上篮院的一个僧侣,后被钟传收为养子。 不管钟匡范是养子还是亲子,钟匡范还是江州刺史,他不认同钟匡时自立为留后,但是自己又没有什么办法,于是钟匡范举州向杨渥投降。 并且跟杨渥说,钟匡时偷偷结交朱全忠,有意要一起图谋扬州。 杨渥大怒,任命升州刺史秦裴为西南行营都招讨使,带兵去讨伐钟匡时。 秦裴本是淮南宿将,曾经因为独守昆山被钱镠部下顾全武所俘,回到淮南之后,跟从李神福打过几场硬仗。 但是他自己带兵独当一面,这还是首次。 杨渥为了给秦裴增加实力,又派出了自己的两个心腹。 这两个人都是杨渥在宣州着重培养的,一个是朱思勍,一个是范思从。 十国春秋记载,“颢温忌思勍等三 将侵其权,阳令三将从秦裴去讨江西。” 就是说杨渥在宣州一共培养了三个亲将,除了以上两人之外,还有一个叫做陈璠。 这三人因为被杨渥重用,引来了左右衙都指挥使,张颢与徐温的不满,而令三人一起跟从秦裴去讨伐江西。 其实陈璠更受杨渥的重视,而且陈璠后来另有要职,与三人一起去江西有些出入,所以真正去江西的可能只是朱思勍,与范思从两人。 有了两个杨渥身边的人,秦裴放心,杨渥更放心。 这样一来,此战胜利,杨渥的心腹同获战功,积累军中人气,而且战场之上,战况变化都瞒不过杨渥。 朱思勍与范思从被杨渥委以重任,心中更是莫名的兴奋,庆幸没有跟错人,初出茅庐便能够进入这种战阵,无异于为今后的升官求财打开了大门。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,正是这趟江西之行,注定了他们悲剧的结尾。 秦裴带着杨渥的满目期望出发江西。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中国股指配资开户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 发布于:天津市 |